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登陆您的帐号 | 免费注册帐号
全部栏目 > 科学 > 天文学 > 星系
下一篇上一篇

科学家称冰冷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

发布人:我是导弹
发布日期:2015-04-23 00:00:00
刷新日期:2015-04-29 12:19:25
回复或评论:2
阅览:1894


  长久以来,温暖的阳光便被视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天文学家表示没有恒星光线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色彩,但这些行星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新机会,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



   球状星云——形成行星的尘埃和气体云——让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数量超出科学家的最初预计。天文学家对流浪行星尤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一种未能演变成恒星的天体,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种亚恒星天体,质量不足以支撑核聚变,但它们的质量仍达到木星的13倍。发现更多流浪行星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巨行星与低质量褐矮星之间的界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久以来,温暖的阳光便被视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天文学家表示没有恒星光线照射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色彩,但这些行星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新机会,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

  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对生命如何在流浪行星上形成进行了研究。他在《万古杂志》撰文指出:“如果想孕育出生命——至少与我们类似的生命——一个自由飘浮版地球需要存在液态水。”行星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才能形成液态水,在没有恒星光线照射情况下,形成液态水所需的热量一定来自于行星内部。雷蒙德表示:“流浪行星地表的冰层可起到高性能隔热层的作用,锁定行星内部的热量。如果冰层拥有足够的厚度,行星的冰层下方可形成一个液态水海洋。”根据雷蒙德的计算,这个冰层的厚度至少要达到10公里,才能在数十亿时间里保持冻结状态。

  雷蒙德表示除了内部热量外,流浪行星保持“体温”的另一种方式是借助厚重的大气层。他说:“一颗自由飘浮版地球如果拥有氢气稠密的大气层,其表面温度可达到零度以上,允许地表形成湖泊和海洋,进而孕育出生命。”  无独有偶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多利安-阿布伯特和埃里克-斯维泽在几年前也曾得出类似结论。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一颗没有母星提供直接热源的行星上,生命也可以存在数十亿年之久。根据他们的研究,生命所需热量来自于行星核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两位科学家将他们的发现命名为“荒原狼行星”,因为在这种行星上存在的任何生命都会像荒原狼一样,游荡在星系荒原之中。阿布伯特和斯维泽并没有推测荒原狼行星上可能的生命形态,但他们认为这些生命的体型一定十分微小。

  流浪行星很难发现,原因就在于它们不环绕恒星运行,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过去15年时间里,科学家共发现50颗流浪行星,促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行星。天文学家对流浪行星尤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一种未能演变成恒星的天体,例如褐矮星。褐矮星是一种亚恒星天体,质量不足以支撑核聚变,但它们的质量仍达到木星的13倍。巨行星与低质量褐矮星之间的确切分界线仍在讨论之中,发现更多流浪行星有助于科学家解答这个疑问。科学家表示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数量可能超出预计。(孝文)
评论(2)
#1: 我是导弹 - 2015-04-23 16:44:17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外媒称,月球被广泛认为是在40多亿年前的地球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后产生的撞击碎片形成的。这一巨大的碰撞向宇宙抛出了大大小小无数碎片,但其中很多应该还在地球附近,有的甚至可能已经在数百万年的太空流浪后以陨石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我们的星球。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4月20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太阳系探索研究虚拟学院的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在天文学家比尔·博特克的领导下在一系列坠落地球的石陨石中发现了形成月球的那次巨大撞击的痕迹。

太阳系内部最为著名的碰撞当然是形成月球的那次。但这一碰撞的确切时间仍不得而知,而科学家们对“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回地球的月球岩石样本的年龄也说法不一。

博特克对形成月球的大碰撞进行的多项计算机模拟显示,这一碰撞不仅在地球附近产生了很多碎片并最终形成月球,还向更远的、完全超出原始地月体系的地方喷射出了大量物质。不过所有这些物质的目的地迄今为止还无法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量碎片进入了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并在那里留下了无数大碰撞发生的证据。而小行星带此后发生的一些撞击将“原始地球”的这些碎片再次释放,而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幸运的是,其中的一些重返地球,并能够用来对月球的年龄进行估算。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对碎片数量和大小的比较指出,大碰撞发生后喷射出很多直径是千米级别的碎片,它们的撞击速度比其所在的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的撞击速度要高的多。这些撞击所产生的热量在小行星表面留下了永久的痕迹。这些痕迹储存下了大碰撞发生时间和规模的精确信息。

研究人员的分析结论指出,月球诞生于44.7亿年前,这一时间与此前多个估算相一致。此外,从“原始地球”碎片碰撞留下的“签名”中还能得到太阳系星球演化阶段的宝贵数据。科学家们甚至从得到的陨石上因大碰撞而迅速加热的痕迹中可以首次探索到我们这颗星球的一些原始特性。

#2: 我是导弹 - 2015-04-23 16:44:55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外媒称,月球被广泛认为是在40多亿年前的地球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后产生的撞击碎片形成的。这一巨大的碰撞向宇宙抛出了大大小小无数碎片,但其中很多应该还在地球附近,有的甚至可能已经在数百万年的太空流浪后以陨石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我们的星球。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4月20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太阳系探索研究虚拟学院的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在天文学家比尔·博特克的领导下在一系列坠落地球的石陨石中发现了形成月球的那次巨大撞击的痕迹。

  太阳系内部最为著名的碰撞当然是形成月球的那次。但这一碰撞的确切时间仍不得而知,而科学家们对“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回地球的月球岩石样本的年龄也说法不一。

  博特克对形成月球的大碰撞进行的多项计算机模拟显示,这一碰撞不仅在地球附近产生了很多碎片并最终形成月球,还向更远的、完全超出原始地月体系的地方喷射出了大量物质。不过所有这些物质的目的地迄今为止还无法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量碎片进入了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并在那里留下了无数大碰撞发生的证据。而小行星带此后发生的一些撞击将“原始地球”的这些碎片再次释放,而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幸运的是,其中的一些重返地球,并能够用来对月球的年龄进行估算。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对碎片数量和大小的比较指出,大碰撞发生后喷射出很多直径是千米级别的碎片,它们的撞击速度比其所在的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的撞击速度要高的多。这些撞击所产生的热量在小行星表面留下了永久的痕迹。这些痕迹储存下了大碰撞发生时间和规模的精确信息。

  研究人员的分析结论指出,月球诞生于44.7亿年前,这一时间与此前多个估算相一致。此外,从“原始地球”碎片碰撞留下的“签名”中还能得到太阳系星球演化阶段的宝贵数据。科学家们甚至从得到的陨石上因大碰撞而迅速加热的痕迹中可以首次探索到我们这颗星球的一些原始特性。
2 共1页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下一篇上一篇